请您先点击“关注”,不仅方便与我分享和讨论,还能让您感受到不同的参与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在美国,有一位华裔科学家,上演了一出引人入胜的“无间道”大戏。他原本是中国公派留学的优秀学子,却毅然加入了美国国籍,并且在美国忍辱负重35年,成为了全球顶尖的学者。正当美国为他感到骄傲时,这位拥有“七院院士”头衔的科学家,却带着他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20多位才俊弟子,毅然返回中国,投身祖国的怀抱。
那么,高华建为何选择留在美国呢?他在美国度过的30余年,又是怎样一段充满波折与成就的历程呢?点击关注,和我一同探寻“无间道”科学家高华建的传奇人生。
高华建,出生于四川成都,1963年生,是中国知名的“神童”和“少年天才”。从小,他就展现了惊人的学习天赋。在1978年,年仅15岁的他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工程力学专业。
工程力学,这一在现代科学中被认为极具挑战的学科,在西安交大存在广泛的声誉。对于当时的高华建来说,15岁的年龄意味着他比同龄人拥有更少的基础,然而,他却很快证明了天才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15岁的他不仅仅可以理解复杂的工程力学问题,还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1982年,他以学士身份顺利毕业。
就在高华建毕业的前夕,他被组织选中,获得了前往美国哈佛大学的公费留学机会。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学生来说,能轻松的获得如此机会可谓极为难得,尤其是高华建18岁便迎来了这项千载难逢的机会。
告别家乡与父母,他怀揣梦想飞往美国。短短两年时间,他便以工程科学硕士的身份顺利毕业,凭借出色的表现,他被直接保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并顺利留校深造。
1988年,高华建博士毕业,年仅25岁的他,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抉择:是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是留在美国,享受优厚的科研和经济条件,继续深造,成就科学事业?
作为一名公派留学生,高华建深知祖国对他的培养与期望。彼时的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急需高端科研人才,很多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回国报效祖国。但高华建的内心却十分矛盾,他深知,祖国当时的科研条件和经济水平都尚未具备为他提供理想的支持。在国内,许多科研领域尚不成熟,且资金匮乏。而留在美国,才能在最先进的科研条件下继续深入探索。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留下,加入美国国籍,并开始了在美国的科研生涯。
1988年9月,高华建博士毕业后仅三个月,便被斯坦福大学邀请担任助理教授,正式踏上了自己的科研道路。美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和优越的科研条件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支持,使他能够在工程科学领域迅速取得突破。
不久后,高华建便在纳米生物结构力学、超音速、超弹性动态断裂力学等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开创了这些新的科学理论,成为工程学界的重要发现。这些理论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2019年的数据,高华建发表了超过300篇学术论文,且这些论文被全球学者引用超过18000次,成为全世界固体力学领域引用率最高的学者之一。他的科研成果让他迅速成为全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之一,成为美国学术界的佼佼者。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备受美国推崇的科学家,最终竟然决定回到中国,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高华建的科研能力毫无疑问是顶尖的。他在斯坦福大学晋升为副教授,五年后又晋升为教授,并在2001年被德国斯图加特的马普协会金属材料研究所聘为主任,担任重要职务。
2006年,他被布朗大学聘为终身教授,201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同时,他还担任了德国、英国、欧洲等多个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身份,成为全世界学术界的领军人物。
然而,在美国享受了无数荣誉与殊荣的高华建,始终心系自己的祖国。尽管美国给予他多个院士身份、教授职务并赋予他国籍,但他并未忘记自己深深的民族情怀。多年来,他始终在不断为中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丝毫没有保留地与中国学者分享。
高华建在美国任教期间,亲自培养了大量中国留学生,许多曾对他有偏见的学子,最终都从他的教诲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与科学智慧。他总是鼓励这些中国留学生,要热爱祖国,未来为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在他的培养下,至少有20位顶尖的博士和博士后回国报效祖国,其中不乏像王翔这样的优秀学者。
王翔,这位与高华建有着深厚师徒情谊的学者,2001年曾赴德国马普协会金属材料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在高华建的指导下,他的工程力学研究取得了突破。2003年,王翔回国后投身中国航天事业,凭借其卓越的科研能力,他迅速成为中国航天领域的中坚力量。
在王翔的带领下,中国成功攻克了神舟飞船与天宫飞行器的对接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奠基石。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航天领域的顶尖人物,竟然是高华建的得意门生。
最终,2024年1月,作为“七院院士”的高华建宣布加盟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并选择全职返回中国。这一举动令美国愕然,意识到高华建并未真正将自己牢牢束缚在美国,反而是借助美国的科研条件,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高华建的“无间道”式人生,终于揭开了真正的面纱。
在此之前,高华建便热情参加中国的科研事业。他曾担任中科院沈阳界面材料中心的海外主任,推动了中科院与马普协会的合作。2012年,他参与创建了清华大学力学与材料中心,推动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2015年,他成为了中科院外籍院士,被誉为“七院院士”。
高华建的学术生涯,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多年的积淀和细心布局,最终成就了他为祖国贡献力量的辉煌篇章。
2024年1月13日,清华大学举行盛大的聘任仪式,高华建正式回国,成为力学与工程交叉研究院的院长,并全职为中国培养人才。清华大学的这一决定,是为了让高华建的科研才能与国内需求相结合,为中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顶尖人才。
高华建的传奇故事,给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他的奋斗历程,反映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快速的提升。如今,中国已经变得强大,学子们不再需要寄人篱下,而可以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在高华建等前辈的带领下,我们始终相信中国必定会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点击“关注”,成为铁粉,第一时间获取更精彩内容。